文︱陆弃
2025年6月28日,乌干达总统穆塞韦尼宣布寻求第七次连任。伴随鲜花、掌声与簇拥,他在首都坎帕拉领取了全国抵抗运动的提名文件,嘴上仍然念念不忘“反腐”二字,似乎全然忘记,他早已是乌干达政治腐败的代名词。一个已经在位近40年的强人,一个靠修宪取消总统任期限制、压制反对派、操控选举机器而不断连任的“民选总统”,如今竟还要追逐第七个五年任期,这本身就是对“民主”二字最赤裸裸的讽刺。
自1986年夺取政权以来,穆塞韦尼早已把乌干达从一个潜力国家变成一个围绕家族、政党和军队构筑的封闭利益共同体。他的连任不是靠施政成效,不是靠人民意志,而是靠对权力结构的精准操控和对反对者的系统打压。就在上届大选中,反对派领袖博比·维内——一位来自底层的音乐人,以压倒性的年轻人支持率迅速蹿红,却遭遇断网、软禁、选举舞弊和暴力镇压。在这场已经失去公平规则的博弈中,穆塞韦尼用警棍、弹药和法令,将乌干达的未来牢牢捏在了自己手中。
他在演讲中宣称要“彻底消灭腐败”,这话仿佛是多年录音带的重播。问题在于,这种说法已经连续出现了六次,每次连任前都喊得响亮,每次连任后都悄然消音。真正的问题不是“腐败存在”,而是“腐败制度化”,更严重的是腐败就是政权维系的润滑剂。当一个国家的权力金字塔顶端不变,底层政治生态自然也无法清理。穆塞韦尼与其说在打击腐败,不如说是在“养虎为患”:他需要腐败维系忠诚,又不得不时不时以反腐为名来收拾不听话的手下,这种反腐,实为宫斗。
穆塞韦尼的第七任期梦,不只是乌干达一国的问题,它背后映射出的是整个非洲大陆“强人政治”的集体沉疴。非洲联盟在宪政和选举问题上早已成为“哑巴组织”,国际社会的双标更是令人作呕。当西方国家高举“民主”“人权”的大旗干涉中东、制裁俄罗斯、指责中国时,却对乌干达这样的“战略伙伴”睁一只眼闭一只眼。美国是乌干达最大援助国之一,欧盟也是其主要投资者之一,但面对一个在任近半世纪、不断打压异见的总统,这些民主灯塔却宁可装聋作哑,也不愿触碰地缘政治利益链条。
如今的国际舆论场,早已不再是“是否民主”的讨论,而是“对谁民主”“向谁民主”的选择性叙事。在乌干达,只要穆塞韦尼配合西方打击极端主义、维持区域稳定、对内控制好边界和难民流动,他就可以不必为打压言论自由、践踏司法独立而负责。美国国务院可以在一份措辞温和的年报中表达“关切”,但财政援助依然照旧拨付。至于联合国更是充满无力感,对这种“披着民主外衣的独裁”束手无策,甚至懒得关注。
穆塞韦尼的强人路线也早已影响了其他非洲政坛玩家。在卢旺达,卡加梅紧紧把控军政大权;在刚果(金),齐塞克迪正试图通过修宪稳固地位;在赤道几内亚,老总统奥比昂甚至已经坐满了43年。非洲的“权力世袭化”趋势愈发明显,强人或靠子嗣或靠亲信来延续统治,而青年一代的政治参与空间不断被挤压,民主体制正在表面化、象征化。就连在社交媒体兴起之后曾短暂燃起希望的“数字抗争”,也很快被断网、言论审查和情报压制所遏制。
当然,也不能否认穆塞韦尼政权在某些领域取得过成就。乌干达经济的年增长率尚可,农业改革曾让部分农村脱贫,抗击埃博拉和新冠疫情也算积极。但问题在于,这些成果本可以成为交接班的基础,却被当作连任的资本。他把国家发展成果个人化,把制度建设私有化,将本属于全民的国家项目,包装成政党的“恩赐”和总统的“功绩”,这是非洲许多长期执政者的共同套路。
也许,下一次选举或许会更血腥、更不公平。如果博比·维内再次参选,穆塞韦尼势必动用更严厉手段。军警介入、媒体封锁、司法打压将再次上演,而国际社会的“呼吁”依旧苍白无力。一个执政将近50年的老人,已经不再相信制度,更不会相信选票能带来任何风险。对他而言,权力就是呼吸,是不能断的命脉。
乌干达不是没有未来,但它的未来不能被一个人、一家人,甚至一个党派所垄断。当穆塞韦尼领取提名文件的那一刻,全世界都该问一句:在这个强人还在谋求权位的国度里,“选举”到底还剩下多少真实的意义?或者更尖锐一点:非洲大陆的民主实验,是否正在走向一次又一次的幻灭?
晶顶网配资-杠杆配资开户-在线配资开户网站-炒股配资评测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